
家長必讀的教育四大鐵律,來和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小編一起看看吧!
一、關系重于教育
教育學首先是關系學,沒有關系就沒有教育。
親子之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首先要處好關系,這種關系是一種相對自由和諧、彼此尊重的關系。
1.先說親子關系
如果親子關系融洽,父母樂于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才愿意聽父母的話,家庭教育才有效果。
反之,如果親子關系緊張,父母對孩子動輒打罵,導致其叛逆心加重,這時,任何高明的教育方法,其效果均為零。
2.再說師生關系
古語云“親其師,重其道”,學生尊敬和喜歡老師,才會相信老師傳授的知識,孩子的成績才會好。
許多明智的父母,自覺樹立老師的權威,告訴孩子“要聽老師的話”。
然而,極少數(shù)的父母,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無端地指責老師,導致孩子不信任老師,老師在孩子的心目中沒有權威,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對孩子沒有任何益處。
3.最后說一下家校關系
家長和學校本來是天然的同盟軍,因為他們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們。
然而,現(xiàn)實中的家校關系卻不盡人意,認真負責的老師,往往對孩子會嚴加管教。
在現(xiàn)行制度下,這是要冒極大風險的,當然,嚴加管教不是讓老師體罰學生,管教的方式有多種多樣。
可是,有的父母不理解老師的用心,認為老師故意和自己的孩子作對,于是采取各種方式找老師的麻煩。
因為這會讓孩子變得驕傲自大、無法無天,這樣的孩子,以后有誰敢管教呢?
教育孩子的機構有三個,家庭、學校和監(jiān)獄,失去了家庭和學校的正確管教,孩子的未來去向大概只有這個了。
由此可見,關系重于教育,關系先于教育,沒有關系就沒有教育。
二、身教重于言傳
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下午放學后,孩子去書房做作業(yè),家長則在客廳里看電視。
偶爾看見孩子向客廳偷瞄,家長就會大聲呵斥:“看什么,抓緊做作業(yè)!”
若孩子還小,他可能只是內(nèi)心不滿,但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若是孩子大了,他可能會反駁:“你上班了,我也上學了,憑什么你就能看電視?”許許家長往往無言以對。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背霈F(xiàn)上述情況,說明家長沒有明白“身教重于言傳”的道理。
因為孩子不會聽你怎么說,而是看你怎么做,你的一舉一動,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這時,最好的方法是家長馬上關上電視,然后拿一本書或者雜志,靜靜地陪著孩子,孩子寫作業(yè),家長讀書。
如果你不喜歡讀書,也可以干點家務,以不影響孩子學習為前提。
家庭就是一臺大型的“復印機”,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原件”到“復印件”的復制工作。
雖然孩子的模仿能力強,但是辨別能力差,不管是家長的好習慣和壞習慣,他都會照著做。
因此,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必須謹言慎行,給孩子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避免讓孩子染上壞習慣。
就拿我的女兒來說,她進入了青春期,個子長高了,身體也壯實了。她最大的變化是開始和我頂嘴了,我說一句話,她有十句話等著,她經(jīng)常說的口頭禪是“你為什么能這樣?”
說實話,作為父親,我自以為以前和女兒關系不錯,女兒竟然還是有點叛逆,我起初難免有挫敗感。但是,我知道了青春期孩子的特點后就釋然了。最關鍵的是,我明白了“身教重于言傳”的道理。
于是,我做出了改變,不僅平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且善于傾聽女兒的心聲,尊重她的看法。
慢慢地,女兒的逆反心理越來越小,我們的親子關系又變得融洽起來,我想,女兒的變化,與我明白“身教重于言傳”這個道理悉悉相關。
三、成長重于成績
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選拔人才主要靠分數(shù),雖然有一定弊端,但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這是一個比較公平的制度。
因此,許多家長給孩子制定的目標是考高分,甚至考滿分,這也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家長陷入了“唯成績論”,忽略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把孩子培養(yǎng)成考試機器,那就得不償失了。
在一個班級里,永遠只有一小部分孩子成績優(yōu)秀,而大部分的孩子,雖然成績達不到優(yōu)秀,但可以做到成長優(yōu)秀,成績自然也不會太差。
因為教育的目的應是培養(yǎng)孩子具有全面發(fā)展的基本素質,比如成熟的心智、健全的品格、高尚的道德、健康快樂的生活態(tài)度、終身學習的能力、良好的習慣、善于交往的能力等等,這些素質,很難在成績中表現(xiàn)出來。
我們要明白,知識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質。
有的家長只看重孩子的成績,忽視了對其道德的培養(yǎng),結果造成了許多悲劇,比如震驚世人的馬加爵事件。
雖然這只是個例,但也充分說明了能力不如品質,品德永遠要放在第一位。
總之,成長重于成績,對于家長來說,一手抓成績,一手抓品德,培養(yǎng)一個健康成長的孩子,遠比一個冷冰冰的分數(shù)要重要得多。
四、相信就會看到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孩跌倒了,如果家長鼓勵他,讓他自己爬起來,他就會慢慢爬起來;如果家長馬上去扶他,那么下一次他跌倒了,他就趴在那里不動,等著你來扶。
這就是相信的魔力,相信就會看到,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一種向上的堅強信念。
你相信孩子能行,他就真的能行,你不相信孩子,他就表演不行給你看。
當然,你也不能好高騖遠,要定一個孩子抬抬腳就能達到的合理目標。
這樣,既能激發(fā)孩子的內(nèi)在潛能,又不會讓他因努力也達不到目標而喪失信心。
關于相信的故事,教育學和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叫“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來到一所普通中學的教室,隨機圈了幾個學生的名字,然后告訴老師,這幾個學生很聰明。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來到這所學校,驚奇地發(fā)現(xiàn),被他選中的孩子智力發(fā)展迅速。
我想,正是因為老師對羅森塔爾教授的話深信不疑,經(jīng)常鼓勵那幾個孩子,從而對孩子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孩子的自信心大大增強,開始以優(yōu)秀生的標準要求自己,慢慢地,他們真的成為了優(yōu)秀生。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某一方面可能有天賦。
但是,這需要家長和老師具有一雙慧眼,對獨特的孩子有極大的包容心,善于發(fā)現(xiàn)他的長處,相信他能行,并且不斷鼓勵和培養(yǎng)他,他就真的成為某一方面的天才。
相反,如果家長和老師只看到他的缺點,不斷地打擊和挖苦他,讓他喪失信心,他真的就成為一個蠢材。
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天才,你相信,我相信,相信就會看到。
關系重于教育,身教重于言傳,成長重于成績,相信就會看到,這四條家庭教育鐵律相輔相成,密切配合,缺一不可。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如果你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了困惑,試一下這四條鐵律吧,相信你一定會收獲滿滿!
注:本文內(nèi)容來源網(wǎng)絡,由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
考得好,也要報的好!高考志愿填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作,每個細節(jié)都可能會影響錄取結果,因此考生和家長要提前了解相關政策、招錄數(shù)據(jù)、專業(yè)發(fā)展、院校辦學特色等信息,工作量還是比較復雜和龐大的。
小編這里推薦大家購買【志愿通志愿填報卡】,輸入分數(shù)即可科學模擬可填報的院校和專業(yè)。
微信掃一掃,即可體驗,升級為V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