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跟父母的疏遠往往不是來自某一次的爭吵,而是一種悄無聲息的逐漸失聯(lián)……
一、玩不到一起
小時候,我們陪著他成長。帶他去公園捉蝴蝶、陪他搭積木、一起讀繪本、講故事。童年的小游戲是親子之間最堅實的橋梁。我們是孩子眼里無所不能的爸媽,帶他開眼界、引領(lǐng)他看世界。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興趣變成了電競、動漫、偶像、網(wǎng)絡(luò)梗,但我們卻還停留在了原地。我們覺得他喜歡的游戲“浪費時間、耽誤學習”,熱愛的偶像拿不上臺面,那些口中的網(wǎng)絡(luò)梗更是太低俗。我們試圖將孩子拉回成年人認可的“正軌”,但他們根本不買賬。
帶孩子出去玩,我們覺得這個好貴不劃算、那個不衛(wèi)生不如回家自己做,看到網(wǎng)紅餐廳排隊就想趕緊走……突然就變成了孩子口中的“掃興父母”。
這種對彼此興趣的不認同,讓我們再也玩不到一起,失去了“一起做一件事”的快樂。
二、聊不到一起
“今天在學校怎么樣?”——“就那樣?!?/p>
“作業(yè)寫完了嗎?”——“寫完了?!?/p>
“這次考試考得怎么樣?”——“還行?!?/p>
那個曾纏著我們無話不說的小人兒,現(xiàn)在每天的對話只剩下這冰冷的幾句。我們想關(guān)心,卻好像只會問學習;孩子想傾訴,卻怕一腔熱情換來的又是一番說教。于是,曾經(jīng)熱乎乎的交流就這樣變成了這樣冰冷的問答。
他們覺得自己的想法總不被認可,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學習好才配得;我們覺得他們總是把好心當成驢肝肺,不聽老人言,以后出去肯定要吃虧。
當我們無法在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上接住話茬,卻總能精準地在每次談話的結(jié)尾繞回“學習”和“成績”時,孩子自然會選擇閉嘴。
三、笑不到一起
當“玩”和“聊”都開始相繼失效,最可怕的現(xiàn)象就會出現(xiàn)了:“笑不到一起了”。
家里突然變得很安靜,只有各自房間里會出現(xiàn)零星的聲響。你們在一個桌上吃飯,卻說不了幾句話,各自看著手機。你講了一個自認為好笑的事,他配合地擠出一個微笑。他看視頻時突然爆笑,你好奇地問“笑什么”,他卻只是擺擺手說“沒什么,你不懂”。
那一刻,一種巨大的孤獨感和失落感會向雙方襲來。
一個家庭里,沒有了共同的笑聲,就像房間里沒有了光。笑聲是關(guān)系的晴雨表,它意味著彼此還處在同一個情感頻道上,還能為同一件事感到愉悅和放松。當笑聲都消失了,意味著情感連接已經(jīng)弱到了極點,關(guān)系只剩下責任和義務(wù)的空殼。
四、如何重啟連接?從“刻意”開始
很多父母總羨慕別人家的父母,他們怎么跟孩子關(guān)系這么好。孩子有什么話都跟他們聊,其實他們沒有看到別人父母在背后的付出。
就像我前一陣發(fā)的文章為什么一定要多接高中孩子放學?這5個回答點醒無數(shù)家長,只是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多接接孩子放學,賬號就涌入許多陰陽怪氣的話,什么“到了大學也接送吧”、“就是要把孩子養(yǎng)成巨嬰”……看著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這些評論背后,其實是一種非此即彼的極端思維。仿佛培養(yǎng)獨立性的唯一方式,就是早早推開孩子。卻忘了,真正的獨立不是孤立成長,而是在愛的護航中練習翱翔。
親子之間,沒有啥深仇大恨,要融化這層薄冰,只需要父母放下“監(jiān)督者”的身段,來一點主動和智慧就足夠了。這不需要宏大的理論,只需從一些微小“刻意”的開始:
1.嘗試“玩”到一起:
哪怕你不懂游戲,可以讓他教你玩上一局;讓他給你推薦一部他喜歡的動漫,你認真看完兩集。只要你愿意嘗試,就是一種巨大的尊重和示好。
2.學會“聊”到一起:
忍住問想問學習的沖動,把“作業(yè)寫完了嗎?”換成“你們班上最近有什么好玩的事嗎”,把“趕緊去學習”換成“累了要不要歇會兒”。多傾聽,少評判。先做聽眾,再做導師。(可參考文章如果你有一個上高中的孩子,請和他這樣聊天)
3.創(chuàng)造“笑”的機會:
一起看一部喜劇電影,分享一個你看到的趣聞,甚至可以是自嘲一下自己又落伍了。讓家里的氣氛先輕松起來,笑聲才會慢慢回來。
一段良好的關(guān)系,核心永遠是共享的體驗和情感流動。當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愿意放下身段,走進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永遠高高在上地要求自己時,那扇緊閉的心門,才會重新打開。
請記住,教育不止于言傳,更在于情通。能玩到一起,才能心貼在一起;能聊到一處,才能想到一塊;能笑到一塊,這個家,才是孩子永遠愿意??康母蹫?。
為助力新一屆高中生及家長及時了解最新的高考資訊、綜評、強基等升學途徑、志愿干貨、學習技巧、復(fù)習資料、各地??荚嚲淼刃畔?,我們給大家建立了【招考網(wǎng)】江蘇高考交流群。
歡迎添加蘇小招微信(sxz028),發(fā)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為孩子高考助力!

注:本文內(nèi)容來源網(wǎng)絡(luò),由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