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常常陷入困惑,自認為在培養(yǎng)孩子的路程中傾盡心血,該說的都說的,該做的也做了,錢更是不少花,為什么還是養(yǎng)成一身問題的孩子?學習不好也就算了,生活上是也一亂糟,甚至連親子關系也逐步在失控。
其實啊,問題的根源都藏在父母的日常習慣的,那些看似“為孩子好”的行為,實際上正在消磨他們的內(nèi)驅(qū)力。
1、過度依賴補習,不引導自主學習
許多家長將補習班視為“萬能解藥”,只要孩子學習上出問題了,馬上砸錢報班。以為錢到位了,孩子的成績就能一飛沖天。于是,周末被課程填滿,寒暑假成了“第三學期”。然而恰恰是這種“外包式教育”,剝奪了孩子最重要的能力:自主學習力。
一位重點中學班主任曾感慨:“班里成績穩(wěn)定的孩子,往往不是補習最多的,而是最會規(guī)劃時間的?!毖a習的本質(zhì)是“授人以魚”,但如果孩子只會被動接收知識,卻不懂如何篩選重點、構建思維框架,最終只會陷入“課上聽一遍,課后補一遍,考試仍不會”的惡性循環(huán)。
補習班能填滿時間,卻填不滿思維的漏洞;父母與其花錢買心安,不如引導孩子“如何學習”。比如,引導孩子用“費曼學習法”復述知識點,用“番茄鐘”管理專注力,讓學習從“任務”變成“策略”。想要成績好,一定不是把孩子往補習班里一扔就行的。
2、雙標式教育
許多父母自己每天癱在沙發(fā)上抱著手機刷到深夜,卻愛對孩子怒吼:“你怎么就不能自律一點?”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割裂感,讓孩子在困惑中逐漸失去敬畏,比放任不管更可怕。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鏡像神經(jīng)元”,孩子會本能地模仿父母的行為模式。若父母自己沉迷娛樂、逃避成長,卻要求孩子寒窗苦讀,這種“雙標”只會催生逆反。
教育的威信,在于“知行合一”。想讓孩子愛上學習,先讓自己成為“成長型父母”。哪怕演,也要演給孩子看一看。每天自己也看看書,學點新技能,甚至可以與孩子共讀一本名著。用行動告訴孩子:“學習不是青春的專利,而是終身的修行?!?/p>
3、忽視孩子情感需求
“別整天胡思亂想,有這時間多做套卷子!”
當孩子每次試探性的吐露心聲,換來的卻是冷遇,那種被忽視的失落感,如墜冰窖般的體驗,會逐漸滋生出情感冷漠的種子。
現(xiàn)在孩子的學習壓力遠超成人想象:排名焦慮、同輩競爭、自我認同危機……若爸爸媽媽只知道盯著分數(shù),卻忽視情緒疏導,孩子便成了“孤島”。一個總是因為瑣事陷入內(nèi)耗、無處傾訴的孩子,你能指望他在學習上投入多少自律呢?
關心孩子飛得高不高的同時,請多問問孩子飛得累不累。
4、過度共情,規(guī)則成了擺設
“孩子壓力太大,我舍不得逼他”“他都知道錯了,就別再說他了”……這種“過度共情”看似溫暖,實際上讓孩子失去面對現(xiàn)實的勇氣。
某校德育主任提到一個典型案例:一個男生多次作弊,母親卻總辯解“他只是太想考好”。結果孩子變本加厲,最終因高考作弊被取消資格。沒有底線的包容,等于默許錯誤;不經(jīng)歷挫折的教育,永遠結不出堅韌的果實。
共情不等于妥協(xié),規(guī)則更是不能破壞。一個眼中沒有規(guī)則的孩子,腦子里想的是各種投機取巧,學習上他就永遠不能靜下心。愛要有溫度,更要有棱角,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5、要么不敢管,要么管到窒息
家庭教育最忌走極端,可是有些家長把放任自流當成“尊重獨立”;要么事無巨細,連草稿紙擺放順序都要干涉。這兩種模式,都在剝奪孩子的“生命彈性”。
不敢管教的父母,養(yǎng)出的是“野蠻生長的藤蔓”,看似自由,卻因缺乏支撐終會傾倒;而控制過度的父母,則把孩子變成“提線木偶”,一旦進入大學或社會,瞬間迷失方向。
青春期孩子的管理應如“放風箏”——線要攥牢,但留給飛翔的空間。比如這個暑假,與其盯著孩子是否按時起床,不如和他一起制定學習計劃;與其禁止早戀,不如坦誠分享“如何平衡感情與學業(yè)”。
青春期孩子適合孩子的教育永遠不是父母單方向的輸出灌輸,而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去打怪升級,家長負責幫孩子點燃火焰照亮前路,用信任的氧氣助燃他們的內(nèi)驅(qū)力。
放下焦慮,停止說教,從這5個習慣開始改變,當你不再做“監(jiān)工”,孩子才會成為“舵手”;當你先活成光,孩子自會追光而行。暴雨中的樹苗或許會長得慢些,但只要根基扎實,終有一天能自成蔭涼。教育的真諦,莫過于此。
為助力各位高考生和家長及時了解最新的高考資訊、綜評、強基等升學途徑、志愿干貨、學習技巧、復習資料、各地??荚嚲淼刃畔ⅲ覀兘o大家建立了【招考網(wǎng)】江蘇高考交流群。
歡迎添加蘇小招微信(sxz028),發(fā)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即可邀請您進群學習交流,還可以領取下方海報中任意一本電子版資料!
注:本文內(nèi)容來源網(wǎng)絡,由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