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蟬鳴漸盛,暑氣蒸騰,一年一度的暑期翩然而至。此刻,無數(shù)學生與家長的目光悄然聚焦于“提前學”這一命題之上。面對升學壓力與知識迭代的雙重裹挾,提前學習似乎成為了一條不容置疑的路徑。然而,若盲目追隨潮流,將暑假異化為無休止的“第三學期”,不僅可能榨干孩子的學習熱情,更可能使那寶貴的成長空間與心靈休憩被無情壓縮。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讓“提前學”成為一場精心策劃的協(xié)奏曲,讓知識探索與生命舒展和諧共鳴。
一、家長:從焦慮的“監(jiān)工”到智慧的“園丁”
破除執(zhí)念,回歸本質(zhì)
警惕“劇場效應”綁架:當旁人紛紛站起,你是否也焦慮地踮起腳尖?請冷靜思考: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提前學的核心價值在于降低新學期適應成本,培養(yǎng)自主學習力,而非單純“搶跑”。若僅因焦慮而跟風,無異于飲鴆止渴。
走出“時間投入=產(chǎn)出”的迷思:并非投入時間越多效果越好。低效的耗時間只會帶來疲憊與抵觸。關注學習密度、思維深度與知識留存率,才是效率的王道。
精準定位,目標清晰
深度“學情會診”:與孩子、老師坦誠溝通,借助上學期試卷、作業(yè)本,精準定位薄弱點。是數(shù)學的代數(shù)思維卡殼?還是英語詞匯量匱乏?或是語文閱讀理解的邏輯鏈條不清?找到這些“病灶”,提前學才有的放矢。
設定“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目標應具體、可衡量、有挑戰(zhàn)但可實現(xiàn)。例如:“熟練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準確率達90%”,“精讀3本經(jīng)典名著,并完成有深度的讀書筆記”。避免“把下學期學完”這類模糊且壓力山大的目標。
資源整合,營造“場域”
善用優(yōu)質(zhì)資源,避免“信息過載”:在信息爆炸時代,篩選比收集更重要。選擇1-2套口碑良好的預習材料(如教材全解、優(yōu)質(zhì)網(wǎng)課),或精心挑選幾本經(jīng)典拓展讀物。少而精遠勝多而雜。
打造沉浸式“學習角”:一個安靜、整潔、光線充足、遠離干擾(如電視、零食、手機)的專屬空間至關重要。物理環(huán)境的秩序感能有效促進心理的專注度。
做“腳手架”而非“答題器”:當孩子遇到困難,不要急于給出答案。引導其回顧課本定義、尋找類似例題、拆解問題步驟。提問的藝術遠勝于告知的便利:“你覺得卡在哪里了?”“這個公式在什么條件下適用?”“試試能否先解決一個小部分?”
二、學生:從被動接受者到主動建構者
喚醒內(nèi)驅(qū),點燃心燈
尋找“意義感”的連接點:提前學并非無源之水。思考:新知識如何與已知世界相連?物理的力學原理如何解釋足球的弧線?歷史的朝代更迭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文化?找到個人興趣與學科知識的共鳴點,學習便有了內(nèi)在動力。
設定個人化“小目標”與“微獎勵”:將大目標分解為每日/每周可執(zhí)行的小任務。完成小目標后,給予自己即時、健康的獎勵(如一段自由閱讀時間、一次戶外活動)。這種正向反饋循環(huán)是維持動力的關鍵。
掌握利器,高效學習
預習:打造“知識半成品”:預習的核心在于“預知”而非“精通”。通讀教材,用彩色筆標注核心概念、公式定理、存在疑問處。嘗試回答章節(jié)后基礎問題,初步構建知識框架。帶著疑問進入后續(xù)學習,效率倍增。
筆記:構建個性化“認知地圖”:摒棄“錄音筆式”抄寫。運用康奈爾筆記法、思維導圖、流程圖等工具,記錄核心要點、建立概念聯(lián)系、提煉個人理解與疑問。筆記應是思考的結(jié)晶,而非文字的搬運。
復習:對抗遺忘的“認知腳手架”:遵循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guī)律,在新學內(nèi)容后的短期內(nèi)(如當天、隔天、一周后)進行多次、間隔性的回顧。復習時主動回想(嘗試合上書本復述)、做變式練習、向他人講解(費曼學習法),讓知識從“知道”走向“會用”。
錯題:挖掘思維的“黃金礦”:建立專屬錯題本是提升的關鍵。不僅要抄錄題目和正確答案,更要深入剖析錯誤根源:是概念模糊?審題不清?計算失誤?還是思維定勢?寫下當時的錯誤思路與正確的突破點。定期回看錯題本,進行“歸因訓練”。
擁抱“慢變量”,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深度閱讀:在文字中安放靈魂:暑期是沉浸式閱讀的黃金期。每天固定1小時以上不受打擾的閱讀時間,涉獵文學、歷史、科普、哲學等不同領域。讀經(jīng)典,與偉大的靈魂對話;讀前沿,觸摸時代的脈搏。做批注,寫心得,讓閱讀成為思想的磨刀石。
思維體操:讓理性之光穿透迷霧:刻意進行批判性思維、邏輯推理、系統(tǒng)性思考的訓練。分析新聞事件的因果關系,評價不同觀點的論據(jù)是否充分,嘗試解決一個復雜的現(xiàn)實問題(如家庭旅行規(guī)劃)。數(shù)學、物理等學科的難題,本身就是極好的思維訓練場。
實踐應用:知識在真實世界中“活”起來:將所學知識投入實踐。學物理,可嘗試設計制作簡單機械;學生物,可進行家庭小實驗或觀察自然生態(tài);學歷史地理,可策劃一次主題研學旅行?!白鲋袑W”讓抽象知識變得可觸摸、可理解、可記憶。
三、協(xié)同:奏響家庭教育的和諧樂章
溝通:架起理解的橋梁
定期“學習圓桌會”:每周固定時間,全家圍坐,分享學習進展、遇到的困難、需要的支持。家長專注傾聽,孩子坦誠表達。共同分析問題,調(diào)整計劃,慶祝微小進步。
關注“冰山之下”:孩子的情緒狀態(tài)(焦慮、倦怠、興奮?)、學習習慣、時間管理能力,往往比分數(shù)更能反映真實情況。溝通時多問感受,少下判斷。
留白:守護成長的“自留地”
捍衛(wèi)“無所事事”的權利:刻意在日程表中留出大片空白,允許孩子發(fā)呆、自由玩耍、發(fā)展看似“無用”的興趣愛好(畫畫、音樂、手工、觀察昆蟲等)。這些“留白”是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內(nèi)在秩序感萌發(fā)的沃土。
擁抱自然與運動:保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爬山、游泳、騎行、球類運動……強健的體魄是高效學習的基礎,大自然的浸潤能有效緩解壓力,激發(fā)活力。
身教:無聲勝有聲的榜樣
成為終身學習者:當孩子看到父母也在讀書、學習新技能(如烹飪、編程、外語)、認真工作并樂于鉆研,這種身教的力量遠勝千言萬語的說教。家庭中彌漫的學習氛圍是最好的教育環(huán)境。
示范健康生活方式:規(guī)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積極的心態(tài)、對電子產(chǎn)品的理性使用……父母的身體力行,為孩子提供最直觀的健康生活模板。
暑期提前學,其真義遠非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一場關乎學習策略的精心錘煉、思維疆域的悄然拓展以及內(nèi)在動力的悉心培育。家長需從“監(jiān)工”蛻變?yōu)椤皥@丁”,懂得松土、灌溉、守望,而非揠苗助長;學生則要化被動為主動,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意義的建構者。
當提前學習不再是一場與時間的疲憊賽跑,而成為一種在理解中從容前行的旅程;當暑假不再被知識填滿,而是為思考、探索與心靈舒展留下空間——我們才真正把握了教育的精髓。教育的終極目的,是點燃一把火,而非灌滿一桶水;是喚醒內(nèi)在的引擎,而非安裝外部的驅(qū)動輪。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笔钇谔崆皩W,正是通向這一境界的寶貴橋梁——它培養(yǎng)的是獨立學習的能力,是面對未知的勇氣,是終身成長的自覺。讓我們在這個夏天,以智慧與耐心,共同奏響一曲知識探索與生命成長的和諧樂章,讓孩子在“提前”中積蓄力量,在“學習”中收獲成長,在“假期”中擁抱生命的豐盈與完整。
為助力各位高考生和家長及時了解最新的高考資訊、綜評、強基等升學途徑、志愿干貨、學習技巧、復習資料、各地模考試卷等信息,我們給大家建立了【招考網(wǎng)】江蘇高考交流群。
歡迎添加蘇小招微信(sxz028),發(fā)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即可邀請您進群學習交流,還可以領取下方海報中任意一本電子版資料!
注:本文內(nèi)容來源網(wǎng)絡,由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