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高中三年時光里,家長的作用舉足輕重。有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成績好的孩子就無需操心。在重壓之下,孩子隨時可能產生放棄的念頭。而在這些關鍵時刻,家長的理解、陪伴對孩子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實,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父母。就算你做得不夠好,也不必苛責自己。也許,我們做到了以下幾點,孩子在高中三年,路會走得更好。快跟著江蘇招生考試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情緒松弛:告別焦慮,成為孩子堅實后盾
在孩子步入高中這個關鍵階段,家長們務必摒棄將自己變成“人形焦慮發(fā)射器”的行為模式。所謂情緒松弛,是一種能夠以平和心態(tài)接納生活中一切狀況的能力。無論三年后的高考結果如何,只要孩子全力以赴、積極奮進,家長就應當毫無保留地給予支持,竭盡全力助力孩子前行。如此這般,家長才堪稱孩子勇敢闖蕩未來的強大依靠。
家長保持情緒松弛,能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孩子與這樣的家長相處,不會時刻處于戰(zhàn)戰(zhàn)兢兢或劍拔弩張的緊張狀態(tài),面對成績的起伏波動,也不會過度自責、恐慌,進而陷入焦慮失控的困境。
情緒穩(wěn)定的家長,能讓孩子更坦然地面對自身不足,激勵他們不斷改正錯誤、奮勇向前。家長不妨舒展因緊盯成績單而緊鎖的眉頭,要清楚地認識到,穩(wěn)定的情緒并非一味忍耐,而是基于清醒的自我覺察。要知道,家長的焦慮對孩子毫無助益,而平靜的心態(tài)才能為孩子的成長筑牢根基。
二、心態(tài)松弛:放下完美執(zhí)念,擁抱孩子的獨特人生
高中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所承受的痛苦,大多源自腦海中預先構思好的“子女成功學劇本”,比如期望孩子進入重點班,順利考入985高校,畢業(yè)后能拿到年薪百萬的工作。正因如此,孩子在學習道路上一旦出現(xiàn)任何偏離這一預設軌道的情況,都會讓父母憂心忡忡,仿佛面臨重大危機。
青春期是孩子構建自我同一性的關鍵時期,父母預設的軌道越是清晰明確,孩子內心的反抗欲望就會越強烈。真正的心態(tài)松弛,是允許孩子的人生劇本偏離預期設想。
家長要學會接受孩子可能更熱愛文學而非理科的現(xiàn)實,要承認“211高校和雙非院校之間并非是決定人生走向的絕對分水嶺”,更要理解高考僅僅是漫長人生旅程中的一個逗號。把對孩子“你必須成為誰”的強硬要求,替換成“我好奇你會成為誰”的溫和表達。這體現(xiàn)的是對孩子的信任,而非放任不管。真正的教育并非是將孩子打造成符合社會標準的“完美產品”,而是助力孩子發(fā)現(xiàn)自身潛力,成長為最好的自己。這就需要家長放下預設答案,用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允許孩子去探索未知、嘗試犯錯、偏離既定軌道,甚至經歷暫時的迷茫。請相信生命本身具備自我修正的強大能力,就如同樹木無需人為精細修剪每一根枝條,也能向著陽光蓬勃生長。父母應扮演的角色不是編劇,而是觀眾,滿懷好奇與期待,見證孩子這個獨特生命的精彩綻放。
三、教育松弛:從全程陪跑轉變?yōu)閼?zhàn)略旁觀
過于操心的家長,難以培養(yǎng)出具備自律能力的孩子。高中生真正需要的并非時刻貼身指導的教練,而是懂得在適當時候隱身,關鍵時刻給予恰當引導的場外指導者。高中家長的教育焦慮常常表現(xiàn)為過度干預孩子的生活與學習。
家長包辦孩子生活中的一切瑣事,比如代查學習資料、代訂學習計劃、干涉孩子交友、不斷催促學習等。這種越俎代庖的行為,從本質上來說,是在剝奪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成長的機會。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早就警示過,每一次家長替孩子解決問題,就意味著孩子失去了一次成長契機。
松弛的教育應當堅守“三不原則”:不代替孩子思考問題,不替代孩子承擔責任,不代孩子承受挫折。家長可以嘗試將學習的主導權交還給孩子,僅在必要時提供資源支持;把行為后果的承擔權下放給孩子,不要害怕孩子因為拖延導致作業(yè)得分低,或者因為賴床遲到而受到處罰;尊重孩子在日常事務中的選擇權,家長在孩子做決策時,充當顧問角色,而非直接替孩子做決定。
四、自我松弛:豐富自我,成為孩子生活中的“生命彩蛋”
只有父母活得豐富多彩,孩子才會擁有向往星辰大海的勇氣。在漫長的育兒歲月里,不少家長逐漸將自己“工具化”,最后仿佛只剩下“父親”“母親”這一身份外殼。這種過度壓縮自我的做法,代價是十分巨大的。
當家長的生活被家長群和補習班填滿,情緒只剩下焦慮和煩躁時,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人生就是一場苦役”的認知。
懂得自我松弛的家長,會精心守護屬于自己的精神花園。他們會持續(xù)發(fā)展自己的小事業(yè),用心經營自己的社交圈子,堅持健身保持健康體魄,通過閱讀不斷充實自己。這種“不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的生活狀態(tài),反而能向孩子傳遞出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生命信號,讓孩子明白學習并非人生的全部,幸福源自多元的人生價值。
五、關系松弛:構建平等尊重的親子橋梁
在孩子的高中階段,親子關系的質量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關系松弛,意味著家長要打破傳統(tǒng)的權威式親子模式,與孩子建立起平等、尊重的溝通橋梁。
家長不應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對孩子發(fā)號施令,而是要學會蹲下來,以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比如在討論孩子的興趣愛好時,認真傾聽孩子對未來的憧憬,哪怕那些想法看似不切實際,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給予鼓勵和引導。
尊重孩子的隱私和個人空間。不再隨意翻看孩子的日記、私人物品,給孩子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天地,讓他們能夠在這片天地里自由地探索內心世界,發(fā)展獨立人格。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他們會更愿意向家長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親子關系也會更加親密和諧。
六、期望松弛:合理定位,助力孩子逐夢
許多高中家長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這些期望如同沉重的枷鎖,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期望松弛,就是要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目標和期望。
了解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興趣特長,不要盲目跟風,看到別的孩子學什么就讓自己的孩子也學什么。比如,若孩子在藝術方面有天賦和熱情,家長不應僅僅因為擔心藝術道路不好走,就強迫孩子放棄,而是應該在支持孩子發(fā)展藝術特長的同時,幫助孩子規(guī)劃好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平衡好藝術學習與文化課學習的關系。
把關注的焦點從成績名次轉移到孩子的學習過程和進步上。當孩子在學習上付出努力,哪怕成績沒有明顯提升,家長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明白,他們的價值不是由成績決定的,只要努力了就是值得稱贊的,這樣孩子才能在輕松的氛圍中追逐自己的夢想。
七、節(jié)奏松弛:張弛有度,讓孩子從容成長
高中階段的學習節(jié)奏緊張,家長如果再不斷地給孩子加壓,容易讓孩子身心俱疲。節(jié)奏松弛,就是要幫助孩子調整學習和生活的節(jié)奏,做到張弛有度。
鼓勵孩子在學習之余,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體育運動、社團活動等。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能釋放壓力,讓孩子在學習時更有精力。社團活動則能培養(yǎng)孩子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
合理安排孩子的休息時間,不要讓孩子陷入無休止的學習循環(huán)中。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周末可以安排一些家庭休閑活動,如一起看電影、爬山等,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緩解一周的學習疲勞,以更加從容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和生活。
為助力新一屆高考生和家長及時了解最新的高考資訊、綜評、強基等升學途徑、志愿干貨、學習技巧、復習資料、各地??荚嚲淼刃畔ⅲ覀兘o大家建立了【招考網】江蘇高考交流群。
歡迎添加蘇小招微信(sxz028),發(fā)送:高考年份(如:2025高考),即可邀請您進群學習交流,還可以領取下方海報中任意一本電子版資料!
注:本文內容來源網絡,由江蘇招生考試網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