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是基礎,高二則是分水嶺。高二期間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課程進度加快,兩極分化嚴重。因此,孩子們的心理更應該得到進一步的重視與關注。為了幫助家長充分讀懂孩子們的內心,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在孩子們人生關鍵時期更好地發(fā)揮引領護航的作用,江蘇招生考試網小編和大家分享下高二學生心理特點分析及對策,家長們一定要看看哦。
一、學生的心理特征
1、孤獨感較強
高二學生是高中階段的“斷層”時期。因為高一新生剛進入高中,對學校、老師、同學以及學習都有新鮮的感覺,同時,其興奮心情也使其具有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而他們所面臨的是如何適應新的生活和新的學習,在這個時期,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都對他們給予高度的關注。高三的學生因為要參加的高考,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給予更高度的關注。高二的學生因為已經適用了高中生活,而離高考時間還比較長,家長往往對孩子關注相對高一減少,使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孤獨感和失落感較強。
2、戀愛現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階段戀愛發(fā)生率最高時期,其中有生理發(fā)展和社會影響的因素,還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學生所要承受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越來越多,他們非常需要理解和關心。然而,由于家庭、學校對他們的關注不夠,導致他們只能從外界獲得關愛的感覺。有些學生談戀愛就是要尋找一種被愛、被重視、被珍惜的感覺。其次,受電視、電影、網絡等影響,很多學生把愛情過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愛情,因而會模仿成人談戀愛。
3、焦慮感加大
進入高二,學業(yè)壓力不斷增大,學習內容難度逐漸攀升,節(jié)奏逐漸加快,學生更容易出現焦慮和畏難情緒。再加上,周圍同學逐漸進入學習狀態(tài),相較于高一,大家都“卷”了起來。有些孩子不甘心躺平,但一時又拿不出飽滿的學習狀態(tài)而倍感焦慮。
二、學生的思想特征
隨著生理及心理的逐步成熟,隨著學生社會交往的逐步增多,學生思想品德逐步走向相對成熟與穩(wěn)定,社會意識迅速發(fā)展并逐步趨向相對成熟。學生也正逐步確立自己的理想,其趨向也呈相對穩(wěn)定。但還是呈幼稚的特點,思想品德與行為表現容易出現兩極分化或走極端。
經過高一一年的學習,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上已較明顯的分出層次。對優(yōu)生來說,由于之前學得好,他們積極、自信的心理不斷得到強化,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并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另一部分學生在一年學習中(尤其是在考試中)屢遭挫折,對學習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漸漸固化,出現興趣轉移,偏科等傾向。如學習上,有的學生開始失去信心。充滿沮喪、灰心情緒,完全放棄了取得好成績的愿望,破罐子破摔,沉溺于不良情緒之中。思想上出問題的也不在少數。
三、對家長的建議
第一,引導孩子盡快喜歡上新的任課教師和班主任,適應高二的生活和學習。進入高二,可能孩子的班級和老師有變化。面對這些變化,有的同學適應的很好,已經融入到新的環(huán)境中去,開始了緊張有序新學期學習生活。然而還有一些同學依舊存在焦慮情緒,難以融入新環(huán)境,我們家長要用理性的態(tài)度和平和的心態(tài)來幫助同學們度過這段時期,適應新的環(huán)境。
1.接受變化,適應變化。這個世界每天都處在變化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我們家長要引導學生去適應新變化,接受新挑戰(zhàn)。引導孩子盡快融入新的教學班、行政班,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學會正確看待老師,發(fā)現老師的優(yōu)點。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教師有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和魅力,我們要相信每一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崇高師德。引導孩子多看老師的優(yōu)點,盡快適應新的任課教師,“跟著老師走,感覺分數全都有”。
3.多與任課教師、班主任溝通,準確全面?zhèn)鬟f老師對孩子的評價。“溝通是化解矛盾的最好的方法”,我們的很多誤解都是因為缺乏溝通和交流。我們要鼓勵孩子多與任課教師、班主任溝通,要告訴我們的孩子,在學校里遇到困難要第一時間找老師。我們家長也可以與老師們多溝通,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并向老師說明孩子的情況。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我們要準確全面地傳遞老師對孩子的評價,不要只是將老師的負面評價告訴孩子,而把老師對孩子的賞識、鼓勵省略掉。
第二,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正確對待成績變化,始終做孩子的堅強后盾。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情緒,沒有反常的狀況,每天都愉快地學習就可以。家長要細心觀察,一旦出現反常,家長一定要重視,和孩子談談或者找老師交流。現代教育觀提倡賞識教育,對孩子多鼓勵,及時予以肯定和恰當的幫助。高二學生除了每學期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試,還要參加會考,考試的壓力也不小,家長們應正確對待孩子的成績及其變化。任何好或者不好的成績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對自己孩子的成績家長要心中有數,給孩子一個合適的定位,做到始終關注與鼓勵。對失敗進行的鼓勵,是對孩子表示關切之情,幫助他建立正確的態(tài)度和再次嘗試進步的信心,只有這樣,孩子積累了大量的成功和失敗后成功的經驗,才能真正建立起自信心。中國人視謙虛為美德,在教育學生上也加以體現。當著別人的面,即使孩子很優(yōu)秀,也會找出許多的不行來。成績好了,還會告誡不要驕傲。但關注不等于一味的督促和嘮叨,對孩子一味地督促是有害的,有的家長工作忙或因其他原因,僅在早晚或吃飯的時候,或一周才能和孩子見上一面,由于時間緊,往往容易急于求成,對孩子常說:“專心、抓緊、聽話、你要考上大學就給你重獎”等等。家長的愿望誠然是良好的,但經常這樣嘮叨,就會給孩子施加壓力、火上澆油。過分的督促是造成孩子非智力性因素嚴重缺失的置換手段,是變形的包辦代替。信心和勇氣是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他們的信心和勇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老師家長的悉心呵護和加倍鼓勵。我想高二階段的主題應該是:全面發(fā)展,學有所長,增強自信。我們不要僅僅把眼睛盯在成績上,放下你的面子和過度的自謙,仔細發(fā)掘你的孩子的優(yōu)勢,別吝惜你的鼓勵與加油,始終站在孩子的背后無條件的支持孩子吧。
第三,關注孩子的交往,加強對中學生進行人際關系問題的輔導。家長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要鼓勵孩子的交往。一方面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迫切需要交往,需要與人分享。他們不再滿足于老師和父母的教導,而是轉向同伴和社會。他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的交往對象主要是同齡人,同齡人之間相互影響的程度往往超過其他任何人;另一方面一個交往能力強的人能夠較好的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關系,得心應手的對付各種場面,善于調節(jié)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善于從環(huán)境中汲取有益的信息來促進自己的學習。妥善處理異性交往中的“早戀”問題,關鍵不粗暴干涉,因人而異正確引導。
注:本文內容來源濰一好家長,由江蘇招生考試網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