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所所人工智能學院的落地生花。從政策指引到實施落地,人工智能專業(yè)顯然像當年我們高考時的金融、計算機一樣,成為新一代風口專業(yè)。人工智能時代,真的不能為文科生分一杯羹嗎?在人工智能時代,文科生有哪些優(yōu)勢會被放大呢?人工智能專業(yè)學什么,學校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人工智能時代,對技術和應用型人才的“砸錢”式需求,真的不能為文科生分一杯羹嗎?文科生從事人工智能領域,是癡人說夢嗎?
文科生在人工智能時代可能更受歡迎?
此前,李開復老師說了一句話:“在人工智能時代,文科生終于熬到了揚眉吐氣的時候了?!蹦敲丛谌斯ぶ悄軙r代,文科生有哪些優(yōu)勢會被放大呢?
1、右腦勝過左腦
《不會被機器替代的人》作者杰夫·科爾文預言:在未來,我們獲取成功所必需的技能,不再是技術性的、通過課堂傳授獲得的左腦型技能,盡管在以往的經濟發(fā)展中,工人的確需要掌握這些技能。相反,在強大的驅動力之下,我們彼此互助共同完成任務,人類的優(yōu)勢來自深層、根本的人類技能——同理心、創(chuàng)造力、社會敏感性、講述故事、幽默、建立人際關系,以及比邏輯敘述更強有力地自我表達。這些恰巧是文科生的優(yōu)勢。
2、人際交往技能比專業(yè)技能更重要
人有一種偏見,喜歡過高評價“人與人面對面交往”這個行為,而對抽象數(shù)據不怎么買賬。這是可以理解的,人本質上是個社交動物。
這個偏見,在人工智能時代給人類留下了一個工作機會。人工智能再怎么發(fā)達,我們還是要求:
最重要的決定是由人做出的。如果某國要對其他國家宣戰(zhàn),我們要求這個命令是人下達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可能聽從人工智能的指揮,我們不可能把核按鈕交給人工智能。人說了算,不能讓機器說了算。
我們的價值標準一直在變,喜歡什么想要什么,想法隨時都在變,我們無法給人工智能一個清晰的目標,所以有些事兒還是讓人自己解決比較好——因為我們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要“解決”的是什么。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更愿意跟人打交道。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表現(xiàn)出“人味兒”。
從這個角度想,“理工男”可就有危機了,未來也許是“文科生”的天下。美國有一些調研表明,從2000年開始,工程師們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消耗的實際腦力,就已經開始下降了??赡茏詣踊潭仍絹碓礁?,那么工程師的活就越來越簡單——也就是越來越不值錢。
《不會被機器替代的人》中有個相當極端的例子。說美國西南航空公司花重金,從眾多申請者中聘請了一位技術特別過硬的IT工程師。這人來了以后就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干活也不出來跟人聊天。結果主管就問他你怎么不聊天?。窟@人說我愛鉆研技術不愛聊天。主管說我們西南航空的企業(yè)文化就是聊天,然后把他解雇了。
可見,不愛社交的IT男不是好同事。
3、課外實踐重于課堂學習
哈佛商學院讓一年級的學生走出課堂,參加團隊實踐。每個團隊選擇新興市場上的一個公司。例如,中國的聯(lián)想公司或者越南資本銀行,開展公司提出的一個真實項目,例如,開發(fā)一種新的金融服務,以吸引那些從沒有開過銀行賬戶的人,或者開辟一條新的家庭用戶線。在校園里設計好方案后,團隊于元月份進入市場,花費八天的時間進行市場研究,然后,向公司最高管理層報告他們的建議。
學生返校以后,他們的工作不僅強度增加了,而且更加個性化了。根據學校要求,每個團隊在10周內,用學校提供的3000元啟動金創(chuàng)辦一個自己的公司。每年有150個團隊,就會創(chuàng)辦150個有限責任公司,產生150個商業(yè)構想,包括男士優(yōu)質內衣、為語言輔導教師和世界各地的學生提供聯(lián)系服務、印度莎麗租賃服務以及其他五花八門的構想。
對于商學院的學生而言,學習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依然很重要,但是,繼續(xù)呆在教室里學習模型,對他們已經沒什么意義。因為,雖然他們在教室里相互間的物理距離很近,卻幾乎沒有什么交往。
我們可以把商學院的經驗總結為:如果獨自工作效果更好,就不要和其他人一起耗費時間。如果你花時間和其他人在一起,就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它。 聚集在教室里學習公司財務知識,已經不再能實現(xiàn)個人時間效益的最大化。
4、感性優(yōu)于理性
全球各地數(shù)十所醫(yī)學院鼓勵或要求學生閱讀小說,因為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技能。
紐約大學醫(yī)學院的醫(yī)學人文學項目報告中有這樣的陳述,閱讀小說有助于“發(fā)展和培養(yǎng)觀察、分析、同理心、自我反思等醫(yī)療保健業(yè)最基本的技能”。當然,受益的不僅是醫(yī)學院的學生,研究表明,閱讀文學小說能夠普遍提高讀者的同理心。閱讀非小說則不會有這種功能。文學小說人物更復雜,其行為更易受內心驅動,閱讀這類小說可以使讀者更敏銳地察覺他人的所思所想,這是一種為數(shù)不多的通過獨自活動提高人際技能的方法。
這類研究為人文學專業(yè)的學生提供了新的希望。 雖然,我們知道薪酬最高的大學專業(yè)幾乎全部是工程專業(yè),然而,在新興職業(yè)領域,人文學所培養(yǎng)的能力恰恰是經濟體中越來越受重視的能力。這并不是因為,對人文學的理解能夠幫助科學技術人員創(chuàng)造出更好、更便利、更吸引人的科技,雖然,從同理心角度來說的確應該如此。這是史蒂夫·喬布斯最喜愛的主題之一——他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知名文理學院里德學院接受的教育,這直接影響了蘋果產品超凡的外觀、質感以及體驗。所以,喬布斯給兒子起名為里德。
文科生的機會:跨學科學習,你愿意嗎?
清華大學的自動化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電子工程系、軟件學院都是研究人工智能的本科起點院系,而說起軟件學院,不得不提劉云浩教授。
本科畢業(yè)后,他“覺得外交官酷”,就去學了同聲傳譯,拿到文學碩士學位。碩士畢業(yè)后,他又選擇了從政,不到30歲就成為當時國家郵電部最年輕的處長。而立之年,他卻選擇出國去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留學,僅三年多就拿下計算機碩士和博士,成為該系歷史上畢業(yè)第二快的博士。博士畢業(yè),他在香港科技大學當老師。最后,他回到清華任教,并成為軟件學院院長。
這樣一段傳奇人生,恰好是跨學科學習的典范。理工、商業(yè)、文史、外語……各個領域都被劉教授刷了一遍,還是開了掛地刷。
而人工智能領域,卻是最需要這種有跨學科學習能力,也愿意跨學科學習的人才的。“人工智能+”越來越重要,就比如AI+教育領域,如果你只懂AI,那你就做不出真正解決老師痛點的產品,如果你只懂教育,也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技術,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只有既懂AI又懂教育的復合型人才,才能真正推動這個領域的發(fā)展。
雖然你學的是人工智能專業(yè),可是如果你不愿意跨學科學習,日后也無法走得長遠,那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讀這個專業(yè)。
此外,中文系不只是春花秋月,也有科學系統(tǒng)且偏向實踐的門類研究——語言學。語言學是對人類語言本質的研究。既可以研究語言符號的形式結構和社會學意義,又可以研究其生物學本質和起源。以北京大學的計算語言專業(yè)的課程體系為例:
從語言、認知和計算三個方面對語言各個層面的計算進行研究。既有詞法、句法、語義、篇章結構等層面的語言規(guī)律研究,又有技術實踐和數(shù)據挖掘的實踐課程。
此專業(yè)的研究生是搖身一變?yōu)槿斯ぶ悄艽罄械淖罴哑鯔C。語言是人類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實現(xiàn)人與計算機之間有效通信的通用途徑。于是用計算機來處理、理解以及運用人類語言就成了目前駕馭和實現(xiàn)人工智能的重中之重。
在這個領域缺少技能過硬的算法工程師,更缺少精通語言學的計算語言專家。這就要求“文”科班出身的同學,自我驅動,首先不要丟掉數(shù)學概率和統(tǒng)計算法,至少掌握一門編程語言同時學習機器學習的數(shù)據結構和算法。
如果有轉行計算機領域的打算,可以在本科低年級進行相關專業(yè)課程的輔修。寒暑假可以申請其他海內外高校的交換項目;或者在線上線下參加相關的訓練營課程培訓。從 0 到 1 鍛煉計算機的編程基礎和運用能力。
此外據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副教授李斌博士的博客介紹、目前國內有部分高校有開設計算語言學本科專業(yè),如北大、魯東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
注:本文內容來源搜狐教育,由江蘇招生考試網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