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排名前0.1%就能上劍橋?看到這一消息,無論你是應屆高中畢業(yè)生,還是已經(jīng)歷了高考的往屆生,大概都會在心里算一算自己離劍橋大學有多遠。
針對國內媒體有關“劍橋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的報道,劍橋大學官方“潑了盆冷水”。該校回應:承認高考成績已有數(shù)年,但劍橋招生并不“唯成績論”,而是在考試成績基礎上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
近年來,多所世界一流大學宣布承認中國高考成績。這一方面意味著高考在國際上的認可度增強,另一方面也跟世界名校重視中國生源有著緊密聯(lián)系。
然而,外國承認高考成績作為衡量考生素質的指標,并不等同于相關國家和大學采取和國內一樣的招生錄取制度,更不宜借此“神化高考”。像劍橋大學一樣,世界一流大學在招生錄取環(huán)節(jié)不會“唯分數(shù)論”。
通常,考試分數(shù)只是國外大學錄取學生的底線指標,而且,單項分數(shù)并非“越高越好”。換言之,即便省內排名前0.1%滿足了劍橋的成績要求,但如果其他方面不合格,就算是高考狀元也不會被錄取。
世界名校承認中國高考成績,其意義除了增強國內教育的信心,推動國內教育與世界接軌,更應該通過對照,學習和借鑒發(fā)達國家多元化的高校招生錄取制度。
繼2014年,中國首批高考改革試點在浙江、上海推行后,第二批、第三批試點陸續(xù)鋪開。這場高考改革很多措施針對的就是之前高考呈現(xiàn)出的文理偏科、高考成績指標單一等問題,所以推行多元評價機制,有的學科允許考生多次考試取最好的成績,有的省份則開始嘗試打破文理科界限,允許考生選擇擅長科目考試。
單是考試形式、考試內容、計分數(shù)方式的改革是不夠的,還需要考試制度和高校錄取方式改革雙管齊下,才能實現(xiàn)中國高考的全面成功。
在之前高考改革的過程中,收獲了不少有益的經(jīng)驗,也暴露了一些問題。畢竟,高校招生事關社會公平底線,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招生腐敗更是為全社會所不容忍。
劍橋大學承認高考成績,既說明中國高考沒有像一些批評者口中的那么不堪,也不能忽視國內招生錄取改革的短板。因此,世界一流大學接受中國高考成績,與其彈冠相慶,不如從外國名校的經(jīng)驗中看到進一步改善的空間,特別是看到中國高考改革和招錄的愿景所在:實現(xiàn)多元錄取,發(fā)揮高校招生的自主性。
注:本文內容來源于澎湃新聞,由江蘇招生考試網(wǎng)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